1. 趣味生活常识网首页
  2. 投稿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品,与汤显祖的其他三部剧作(《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历尽曲折,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1

《牡丹亭》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一面世,立即引起了轰动,明代杂剧家吕天成赞叹道:“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牡丹亭》问世以后,不仅受到当时文人骚客的赞叹,也受到了普通观众的热烈追捧。《牡丹亭》出版、上演以后,书店里的刊本供不应求,戏院也几乎是场场爆满,门票一票难求。当时也被热捧的王实甫《西厢记》因此大受影响,读者、观众大减,书店和戏院的老板不得不减价来吸引人们。戏曲理论批评家沈德符《顾曲杂言》曾说:

《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2

《牡丹亭》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居然能够让当时红透半边天的《西厢记》减价来销售读本和戏院门票?

《牡丹亭》最大的特点是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让人沉醉。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出《惊梦》中的曲牌《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个唱段随着昆曲优美的旋律飘进了千家万户,让人迷醉。类似这样的迷人曲词在《牡丹亭》一剧中到处都是,令人目不暇接。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3

《牡丹亭》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文中居然嵌进了近300句唐诗,且与剧本自然圆融、浑然一体。

《牡丹亭》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那就是剧中几乎每一出都有一首“非原创”的下场诗,这些下场诗都是集唐人诗句而成的,与《牡丹亭》全剧自然圆融、浑然一体。

《牡丹亭》全剧总共五十五出,其下场诗除第一出没有集唐诗,其余五十四出的下场诗均为“集唐诗”,计54首216句。加上上场诗和剧中的集唐诗,共计70首诗280句,全部来自唐人诗句。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4

要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找出280句契合《牡丹亭》的诗句,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且这280个诗句在原诗中的蕴意,不一定和汤显祖在的《牡丹亭》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所以更加得进行无数次斟酌和琢磨。

限于篇幅,无法例举太多诗句,仅仅用第五十五出《圆驾》的卷场诗分析汤显祖集唐诗的用意,其诗云

千愁万恨过花时,人去人来酒一卮。

唱尽新词欢不见,数声啼鸟上花枝。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5

1)“千愁万恨过花时”,引自唐诗僧无则《百舌鸟二首》其一:

千愁万恨过花时,似向春风怨别离。

若使众禽得解语,一生怀抱有谁知。

僧无则,俗家姓贾,范阳(进河北涿州人),唐代诗人贾岛从弟。

这首诗构思相当巧妙,诗中以代言的形式,为百舌鸟鸣语,表达了鸟儿不被理解、无处倾诉的苦闷与惆怅,“千愁万恨过花时”是百舌鸟情感的直接叙述,想理解这首卷场诗,必须知道僧无则的整首诗,因为诗中第二句才是诗眼,“一生怀抱有谁知”是僧无则的内心倾诉,又何尝不是作者汤显祖自己内心的呐喊。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6

2)“人去人来酒一卮”,引自元稹《病醉(戏作吴吟,赠卢十九经济、张三十四弘、辛丈丘度)》:

醉伴见侬因病酒,道侬无酒不相窥。

那知下药还沽底,人去人来剩一卮。

这首诗利用吴地独特的方言和吟唱方式,娓娓动听道来,诗中细腻的感情,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有一丝淡淡的失落感。“人去人来剩一卮”在这首诗中最能够体现作者的感情。“人去人来”表示曾经喧闹欢愉,人来人往。而如今繁华落尽,只剩作者孤身一人面对一卮酒独饮,可见作者的孤寂与落寞之情。而这种感情与汤显祖罢官之后回乡后门庭冷落的境遇是一致的。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7

3)“唱尽新词欢不见”,引自刘禹锡《踏歌词一作行四首》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这首诗是刘禹锡谪居巴楚时所作,浓厚的民歌风味扑面而来。开头起兴,月光下江面与堤齐平,看起来好像连成一片了。

少数民族的年轻姑娘们趁着皎洁的月色出来对歌,她们连袂而行通过对歌,一个个找到自己的所爱,与所“欢”约会。

这时却有一位姑娘等到天色晚了,“红霞映树”,心上人却一直没有出现,只听见灌木丛中鹧鸪在咕咕鸣叫,这位姑娘的心情非常失落。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8

4)“数声啼鸟上花枝”引自韦庄《晏起》:

尓来中酒起常迟,卧看南山改旧诗。

开户日高春寂寂,数声啼鸟上花枝。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诗中第二句中的“卧看”二字,突显出作者生活的恬淡与安闲,《谢注唐诗绝句》称:“此诗写尽幽人隐士之乐。吟此诗,想见此风景,令人有超然高举、逍遥尘外之志。”

“数声啼鸟上花枝”以动写静,与“月出惊山鸟”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醉酒起迟,推窗见春日寂静,偶尔在树梢上响起几声鸟鸣,更显静谧与淡然。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9

这首诗是《牡丹亭》的卷场诗,最后这首集唐诗并没有和大团圆剧情一样表现那种愉悦热烈的景象,反倒和剧情相背, “唱尽新词欢不见”,“人去人来酒一卮”,表现了一种喧嚣繁华而过后的沉寂落寞。

结合汤显祖的个人经历,《牡丹亭》创作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成书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在这几年内,汤显祖的弟弟、女儿、儿子相继逝去,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加上平生抱负未展,所以才会发出 “一生怀抱有谁知”的感喟。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10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集唐诗作为文本阅读自然是十分成功的,不过,作为剧本上场演出却有着令普通观众难以理解的缺陷。

尽管汤显祖以他卓绝的才华,挑选中晚唐那些相对通俗的诗句嵌入剧中,但还是与普通观众喜欢的通俗小调格格不入。

今人徐朔方曾经说过:“《牡丹亭》每出下场诗都袭用唐诗七言成句,而又和剧情融合无间,可能这是多余的奢侈之笔,多半无助于作品的提高,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远不是容易的事,即使有后来出版的《全唐诗》,也必定要熟读成诵才能这样断章取义而应用自如。”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曾力压西厢记的牡丹亭有何神奇之处)-11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主要目的是为给有诗文功底的知识分子们看的,原意并不是为了上场演出,所以在写剧本时并没有考虑到普通观众的文学功底。但是,谁又能想到,略有曲高和寡之嫌的《牡丹亭》一经上演,居然也受到了普通观众的热烈追捧,“家传户诵”,成为当时的爆红戏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