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东宫太后,慈安也曾掌握着紫禁城之巅的权力,站立在清王朝历史转折点上,为何在45岁那一年会一夜暴毙,离奇死亡?
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咸丰的皇后,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满洲镶黄旗人。其在咸丰继位之前就已进宫侍奉,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咸丰登基称帝,咸丰二年立为贞嫔,后晋为贵妃,然后策为皇后,时年仅16岁。后咸丰驾崩与慈禧共扶新帝继位,两人共同垂帘听政,形成东宫西宫两宫鼎立局面。于清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戍时,猝死于钟粹宫,年仅45岁。
病死说
太后慈安之死,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慈安太后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徐彻的《慈禧太后大传》最能代表,隋丽娟在说《慈禧》中也表示,慈安是正常死亡的。那么,慈安真的是生病而亡吗?
病死之说在《翁同龢日记》中也确有所记载:
“初十,慈安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夜眠不安,子初忽闻呼门。苏拉李明枯,王定祥送信,云闻东圣上宾”。
而后翁同龢在午夜子时,被传召于宫中,并于丑时正三刻入乾清门,同时也见到慈安死前的五处药方,日记中是这样写的:
“到奏事处,则昨日五方皆在,晨方天麻胆星,药方按云类风痫甚重。”
这里写到慈安太后病情类似于中风,众所周知,天麻的功效是治偏正头痛、消风化痰、治中风手足不遂,而胆星是治疗流口水,手足痉挛、改善哮喘呼吸急促的良药。由此看来,慈安十之八九就是中风了,且《翁同龢日记》也有关于同治二年以及同治八年的记载:
“初九日,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躬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传医进枳实,进菜葭子等,故功课大减,未作论,今补之。”
可见,十几年前,慈安就已有两次中风的病例了。但是,即便慈安太后有过两次病史,以及死后所公示的五处药方,都不能有充足的证据明确表示慈安皇太后是因病而死,药方有很多存疑处,而且,按照《清稗类钞》所记,左宗棠听闻慈安身亡,惊悲之也是痛声说道:
“昨日对时,上边(慈安)清朗密,何尝是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而《清稗类钞》也有所记,慈安身感不适,御医为其诊治,诊断为“危机不需服药”,后闻慈安暴毙,大戚曰:
“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
观此言论,当是为慈安的病情大感惊奇。
自杀说
由此判断慈安病死虽有依可循,但也只是翁同龢一人记载,有很多是来自于宫廷传闻,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不可贸然断定。还有传闻说慈安被逼自杀,到底是真是假呢?
据《清稗类钞》所记慈安有段时间独视朝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恼怒异常,遂“吞鼻烟壶自尽”。
但《清稗类钞》是描写当时朝野遗闻的野史书籍,可信度也不是很高。引用史学家谢国桢先生话来讲“野史笔记不是在大量的史料基础之上形成的记载,不具有权威性。”并且凭借当时慈安的立场、地位以及性格是不会使她贸然做出自杀的选择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古代,连剪发都被视为不孝,那么自杀更尤为甚了!
况且慈安生性娴静谦让又身居太后凤位,出身贵族,自身所具备修养与家教,又怎会使她轻易断送自己的性命呢?所以此传闻的真实性是有待商榷,况且该种说法也不是史学家们所广泛认可的。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东西宫太后垂帘听政,权力之争鲸波鼍浪,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又在上演着怎样的明争暗斗?慈禧暗害慈安是虚是实?
毒杀说
关于慈禧害死慈安的传闻一共有三种:
一说法是慈安素日喜食一些小吃食,一日里慈禧派人给慈安送去吃食,慈安太后午憩刚醒,见到送来的吃食芳香四溢,不顾礼制,拈来就吃,中毒而亡;另一种出自《清末权贵李莲英》一书,书中记到慈安是喝了一碗毒汤死的;还有一种便是据《清朝野史大观》所载,慈安因慈禧命太医院用于其病状不对症的错药害死的。
那么这些事是否属实是真还是假呢?事实上这些记载也并非是无依可循空穴来风,慈安和慈禧之间的矛盾确实已激化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慈禧一个权倾朝野只身误国的女人,可谓之为一个历史典型人物。而对于慈禧掌权的起点-——登太后之位,慈安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咸丰十一年,辛酉政变,时逢两极鼎立王权之争上演的水深火热,一方是慈禧和恭亲王奕䜣,一方为顾命八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以及焦佑瀛,十一月,慈禧等人先发制人发动政变,而此时慈安作为正宫皇后,无论如何,地位是不容小觑的,那么,她的加入无疑是推动慈禧触碰皇权核心一记重击,由此也拉开了东西两宫垂帘听政共主天下的局面,最终促使慈禧走上权力的巅峰。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权欲倾心的慈禧又怎会甘心与他人平起平坐,于是,随着慈禧同慈安两人矛盾愈发激烈,她一定会有所行动,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
两宫矛盾
慈安慈禧矛盾重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是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心腹大太监,巧慈安慈禧矛盾重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安德海之死,安德海是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心腹大太监,巧舌如簧,机敏狡巧,非常伶俐,最是能哄得慈禧太后开心。不仅如此,安德海还具有两项拿手的巧艺,一是他拥有着娴熟的按摩手法,每逢慈禧稍有不适,安德海在她腰上背上一阵捏捏打打便能使慈禧顿感舒适,而另一项技巧,则是他很会梳妆打扮,慈禧素日里对自己的满头青丝十分爱惜,并以此为傲,但平常宫女为她梳发上妆时,总让她感到疼痛不适,可偏偏这安德海却是细心的可人儿,不仅能每次变着花样的为慈禧梳妆,让她看起来愈发年轻美貌,而且还能让慈禧感到舒适不头疼,于是,这安德海就得到了慈禧的宠爱。
果然男人有权就任性,即便他还不算是个完整男人!随着慈禧对他的宠爱不断增加,他愈发跋扈、恃宠而骄,连朝中大臣都怕他,皇上也要让他三分,就连恭亲王奕也曾吃过他的亏。甚至还违反清朝祖制,以寻制龙袍为由头出了京去,一路上鱼肉百姓,嚣张刁蛮,居然携带妇女,并且还想成亲,后来因过于张扬被德州知州赵新上报于山东巡抚丁宝桢,这安德海果真是不作就不会死啊!丁宝桢早就对其不满,上报恭亲王奕与慈安太后,慈安当即大怒示意将其立地正法,还抄了他的家,慈禧也因此失去了自己心腹大太监,不可能不为此结怨。
另一个原因则体现在慈禧最在乎的礼制问题,有日,两宫太后依照祖制去东陵祭拜,古时陵墓是非常讲究的,皇家陵墓更可谓是依山傍水风水宝地,一路上风景宜人,于是慈禧情难自禁便忘乎所以,竟在慈安太后祭拜的时候跟着她一同向前走去,慈安见状冷脸严肃道:“先帝在时,都是帝后同祭,嫔妃是不能入列的,你且在后面等着,待我祭拜完,你方可能来”。听罢,慈禧大感愠怒,说道;“你我同为太后,还分什么先后?”慈安说:“我比你先入宫为皇后,这也是礼制,你怎么就不懂事了。”慈禧听后怒气中烧,却又不能在群臣面前失了自己的威严,只能强忍着,待回到宫中去便一病不起,后来遍集天下名医医治,终于寻来了一名叫薛宝田的神医,最终被诊断为郁劳成疾、心脾受损。
而后,此事过去没多久,慈安便暴毙而死。
后来一次慈禧同光绪去皇陵礼祭拜,不想按规定祭拜,还生气的把礼节单扔到地上,让礼部重新制定。可见慈禧是有多在乎礼制问题,有多记仇,难怪她恨惨了慈安。 除此之外,慈禧最恨的便是载淳和光绪喜欢慈安甚于自己,慈安谦让慈禧,同她一起抚育同治幼帝,并对同治无微不至照顾有佳,慈安曾对慈禧说:
“吾俩寡妇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拨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示,谗何由兴?”
由此可见,慈安是一个以大局为重娴熟有礼的人。于是,每次放学,载淳都愿意去慈安那里呆一会儿,最后才极不情愿的回慈禧那里,女人的嫉妒便由此生成。
更让慈禧恼火的事就是,同治帝(载淳)在立后的时候竟然和东太后一条心,慈禧看中了年纪尚小、阅历浅薄、易受操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而慈安选中的是出身贵族、知书达理、温柔娴慧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由此不难看出,慈禧明显是为了私欲,而慈安则是真正的出于爱护同治,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同治才在慈安的鼓励下选择了阿鲁特氏。
为此慈安慈禧两人矛盾也愈发不可调节,并且慈禧是个十分记仇的女人,报复心理极重,因为儿子死前常常同她对抗,同治死后慈禧便迟迟不肯为他立嗣,并且逼迫处境尴尬的阿鲁特氏吞金自杀。当然这都是后话 ,我们且看光绪对慈安慈禧两人的态度又各是如何。
光绪是慈禧的外甥,同治死后慈禧扶持光绪为储君,在《德龄公主回忆录》里曾记到慈安和慈禧的教育方式很不同,这也加深两人的矛盾:
“有时候她(慈禧)会对慈安说‘姐姐,这样东西不可以给他吃,吃了会生病’,慈安则答道‘你要饿坏他了,妹妹’。‘我没有饿坏他!’当慈禧这么一说,表面上这件事就算解决了,但慈安却会将光绪带到一边去,将他所要吃的东西尽量给他吃,结果光绪立刻会生病。”
“慈禧有时候会说‘他不可以同小太监玩耍,他们都是一群混蛋,免的他们把他教坏了!’慈安表面上对慈禧是同意的,然而过了一些时候,她将这件事思维了一下,仍旧把光绪交给太监们,以便他可以与他们玩个痛快”。
因此光绪对慈安很是亲近,而对于慈禧却表现得非常疏离,而且慈安还大力支持光绪进行洋务运动,严重威胁到了慈禧和一些旧官僚的利益。
据《慈禧外记》一书中记载还有两件事关于慈安和慈禧。一件事是因为荣禄,清光绪六年,荣禄与同治留下的一个妃子偷情被人告发 ,慈禧不得已将其革职,荣禄是慈禧的心腹还曾是她的心仪对象,他一遭罢免,仿佛断了慈禧左膀右臂,后来慈禧得知荣禄之事是“东边的人”告发的,自然迁怒慈安。
另一件事则是,光绪七年,三月初,慈安为李莲英的事和慈禧大吵了一架,只因为李莲英恃宠而骄飞扬跋扈,只听慈禧一人差遣,一日里,慈安乘轿撵路过某殿,只见李莲英在同一小太监摔跤,见慈安的经过置若罔闻,继续与小太监戏耍并不请安,很是嚣张,慈安见状,大怒:“二百年祖训安在?竟败于竖子之手……”立即前往慈禧住处,训了慈禧一顿,慈禧很是不服气,两人矛盾也因此再次加深。
由此看来,慈安和慈禧两人果真是貌合神离,矛盾重重,慈安性格超脱,不善心机,殊不知此时已然危机四伏。慈禧一生狡诈,视权如命,素有专横残暴之称,在同治十四岁时,慈禧试图专政皇权,以同治顽劣不堪朽木难雕为由阻止他亲政,而到了光绪十四岁时又是闭口不提。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她连对自己的亲儿子都是如此,更何况是慈安呢!
事实上对于慈禧害死慈安一说,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推论,虽然学者徐彻的《慈禧太后大传》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认为慈禧是没有必要害死慈安的,但那也仅是他一家所言,不能否认她们两人矛盾重重,而慈安之死,慈禧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此之前,虽然两人共同垂帘听政,但慈安身为曾经的皇后,权力是远远大于慈禧的。《清朝全史》上也记载过慈安虽不喜政事,但是善于用人,陟罚臧否,赏罚分明,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显然其尊贵程度远高于慈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