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趣味生活常识网首页
  2. 投稿

六尺巷的典故讲了什么(六尺巷的处世哲学为何经久不衰)

六尺巷坐落于安徽省桐城市,关于六尺巷的说法民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多的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李锦袭,另一种说法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张英。

六尺巷的典故讲了什么(六尺巷的处世哲学为何经久不衰)-1

无论哪一种说法,故事的情节都差不多。“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四句话已经成了警示后人的名句。

六尺巷的典故讲了什么(六尺巷的处世哲学为何经久不衰)-2

六尺巷的由来起源于邻里之间争地。以清朝版本为例,张英和他的儿子张廷玉位极人臣。虽然对方是当地的一方富户,但是和朝廷命官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张家后人不想被人“欺负”,一封家书送到京城。哪知张英不但没有以大欺小,反而告诫家人让对方三尺。这足以说明张英心中的格局相当大,难怪他能成为千古一帝康熙眼前的红人。

六尺巷的典故讲了什么(六尺巷的处世哲学为何经久不衰)-3

康熙皇帝

张英的做法深深地打动了邻居,于是邻居也让出了三尺,六尺巷由此而生。小小的六尺巷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气量。

六尺巷的典故讲了什么(六尺巷的处世哲学为何经久不衰)-4

俗话说“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张英也好李锦袭也罢,都是站在了很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化小尽量化小。

可是如今有的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本来挺小的一件事,由于气量不够心生嗔恨,最终把自己推向了深渊。后悔从来不是一种解脱,而是一把枷锁。管住身口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不断的修身才能管住身口意。

六尺巷的处世哲学即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气量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就,有气量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一定有气量。

六尺巷的典故讲了什么(六尺巷的处世哲学为何经久不衰)-5

如今六尺巷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许多游客都会到六尺巷看一看。六尺巷本身没有过人之处,可是六尺巷背后延伸的道理值得人们深思。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无论哪朝哪代都会把“仁智礼仪信”看得非常重要。虽然六尺巷只有100米长、2米宽,但是它的影响力源远流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