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中的这句话对张良的简单描述,却间接中国古代军帐中的军师蒙上了一股神奇的色彩。而在这些神机妙算的军师之中,诸葛亮、刘伯温绝对算得上佼佼者,民间甚至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佳话,但事实上,刘伯温不管从能力还是名气上说,都不如诸葛亮。
这个时候肯定有读者会不明白了,为何刘伯温不如诸葛亮,刘伯温可是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勋,而诸葛亮尽管鞠躬尽瘁,但是还是没能帮助刘备一统天下,六出祁山耗尽蜀国家底,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这样的孔明在民间的地位却还在刘伯温之上,难道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过大吗?
事实上,虽然诸葛亮经过小说、民间评书、影视作品等形式被不断地神话,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但是刘伯温同样也在历史中不断被神话,例如“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烧饼歌”等等,但即使如此,刘伯温的名气还是差诸葛亮很多。小说、评书等艺术作品想要神话一个历史人物,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根据或者说有一定的原型,不然就很难有说服力,诸葛亮、刘伯温也是如此,而刘伯温在民间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诸葛亮就是因为历史中的刘伯温确实不如诸葛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证实这个观点。
一、诸葛亮、刘伯温在各自集团的作用
众所周知,刘备的创业史非常艰难,兵力少、武将少,连个根据地都没有,到哪都不顺心,先后投靠过公孙瓒、、吕布、袁绍、曹操、刘表等人,绕了一大圈,事业不仅没有进入正轨,还差点破产了。历史学者普遍认为刘备真正站住脚就是赤壁之战后,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才是促进三国鼎立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确定刘备集团的大方向:“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又联合吴国在赤壁大败曹魏,后又取得战略要地荆州,这些贡献都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但刘伯温就不一样了,加入朱元璋集团时,朱元璋已经成气候,而且朱元璋手下已经猛将如云,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等,刘伯温只是当做随军参谋而已,虽然在建立大明政权的过程中,也有他的作用,但并不是不可替代,“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也不是他提出的,李善长、朱升对大明的作用明显比刘伯温要高。
二、从官职上看诸葛亮、刘伯温的影响力
诸葛亮27岁出山,作为刘备阵营的主要谋士为其出谋划策,蜀国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主持朝政,而丞相的职务有多重要,毋庸置疑,刘备将诸葛亮封为丞相就是对诸葛亮所做出贡献的认可。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朝中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操办,换一种角度说如果不是诸葛亮忠心耿耿,也许蜀国早就姓了诸葛了。
而刘伯温就不一样了,50岁才追随朱元璋,为其出谋划策,但是朱元璋阵营的参谋长应该是李善长,刘伯温顶多就是一个随军参谋。明朝建立后,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御史中丞就是监督百官的职业,也就是现在的检察机关,这个官位是很重要,但怎么也不及丞相重要,太史令就是编纂史书的,古代史官很大程度上就是拍拍皇帝马屁,最后审查的人还是皇帝,总之这两个官位加一起都不如丞相重要,所以刘伯温从官职上也比诸葛亮低一等。
如果说诸葛亮被封神,是因为《三国演义》,那么刘伯温被神话,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群出书人造成的。明朝中期,书商们发掘出一个跟诸葛亮相似的IP,那就是刘基。于是大量跟刘基挂上名号的书籍出现在市场上,《白猿经风雨占候说》、《玉洞金书》、《注灵棋经》、《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奇门遁甲》、《三命奇谈滴天髓》等等,甚至出现了明朝版的《三国演义》——《皇明英烈传》,让人佩服的是,这些书一经印刷都很畅销,书中的军师刘伯温神机妙算、呼风唤雨、预知未来,简直就是神仙下凡。大明皇帝看到民间把刘伯温“封神”,也十分高兴,说明太祖建立明朝是天命所归。
到了清朝,反清势力更是将刘伯温神话得更加夸张,还帮刘伯温写了所谓的“烧饼歌”,就是为了铺垫刘伯温的预知能力,因为在书中也预言了清朝必亡。
然而就算民间对两人如何神话,最终还是要有事实依据作为支撑,诸葛亮的贡献摆在那边,而刘伯温的神话却经常站不住脚跟,这可能也是刘伯温的名气超越不了诸葛亮的原因之一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