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跳着舞来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是宴宾时的最高礼仪,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跳菜”雅称“捧盘舞”俗称“抬菜舞”,表演过程分为“宴席跳菜”和“表演跳菜”两种形式。
彝族跳菜简介
“跳菜”即舞之上菜。宴宾时,一般用方桌沿两侧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高腔吆喝声与纯真优美的民乐声,汇成一曲高品位的民间交响乐。
彝族跳菜艺术形式
宴席“跳菜”一般两人一对,一对跟着一对跳,姿势各异,变化多端,旋转自如,把装满菜肴的菜盘在手中不断换花样翻转。用头顶,手托,或用肩抬,或一人骑在一人身上……时而“苍蝇搓脚”,时而“鹭鸶伸腿”,时而“金鹿望月”,时而“野鸡吃水”,翻转跺脚,大步舞盘,竞献绝技。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最精彩的要数“口功送菜”和“空手叠塔跳”。“跳菜”者口中紧衔着两柄大铜勺上,各置一碗菜,头顶上的托盘也装满了菜,他们面带笑容,热情满满,边跳边上菜。
“空手叠塔跳”是“跳菜”表演中难度比较大的一个动作,头顶上的托盘装八个碗,每只手分别托起重叠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着节拍,边跳边舞,穿梭席间。在南涧民间,宴席“跳菜”的摆法也很有讲究,均按传统规矩一一摆放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待上齐四大碗菜,宾客才能动筷,一边欣赏“跳菜”者变换无穷的舞姿和欢快诙谐的表演,一边品尝彝家特色风味菜。
彝族跳菜形式分类
这种舞蹈常见的有“席间跳菜”和“舞台跳菜”两大类。
席间跳菜
它是南涧彝族在结婚庆典、新房落成、迎接贵宾、给老人祝寿等重大场合才有的一种跳菜形式。
舞台跳菜
根据表演地点或舞台大小又分为“舞台跳菜”和“广场跳菜”。“舞台跳菜”即舞台上表演的跳菜,均由南涧彝族农民表演,演员通常在20人左右,多可达百人,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刚劲有力,声音明亮。“广场跳菜”演员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可谓气势恢宏。
“跳菜”历史悠久,据说是由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演变而来,主要盛行于唐朝,相传这是古时彝族人为敬奉帝王在宫中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后来慢慢流传于民间,成为彝族的民间艺术。
彝族跳菜流行区域
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五个镇,南涧镇、宝华镇、公郎镇、小湾东镇、无量山镇;三个乡,碧溪乡、拥翠乡、乐秋乡的彝族村寨均有“席间跳菜”的习俗,尤其以小湾东镇、无量山镇、公郎镇居多,遍布南涧的无量山系和哀牢山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