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在河南舞阳贾湖边上,一支考古队正在发掘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史前遗址。下午五六点钟,队员们突然在遗址中发现了一件超乎想象的神秘东西。在一片龟甲上,有着几个模糊的刻画符号,看上去和甲骨文极其相似,随后,他们陆续发现共14件骨器、石器、陶器上刻画有类似的甲骨文符号。这一发现立刻震动了学术界:莫非,早在8000年前的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文字的萌芽?
挖掘现场
这一发现为何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应呢?我们还需从汉字的起源说起。
众所周知,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有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
传说,仓颉生得“双瞳四目”(四只眼睛、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表达着某种意义。于是,仓颉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这种符号就是我们汉字的雏形。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非一时一人所能胜任,所以,汉字应当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发明、发展、完善下来的符号。
甲骨文
曾经,人们公认甲骨文是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是殷墟的一大发现,是我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经过历史学家和文字学家的努力工作,现今我们已经能解读很多甲骨文字。在逐渐解读甲骨文的同时,一个疑问也渐渐浮现在人们的头脑中:甲骨文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还有比甲骨文更加古老的文字吗?
甲骨文
这个疑问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初步解答。当时,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刻画在陶器上的文字,远早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其中的某些造字方法后来还为甲骨文所继承。那么,能否肯定这些陶文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呢?
目前,专家们只能断定它们是一些用来记事和传达信息的符号,也就是说它们是一种图画文字,但是这些符号是否能担负起记载语言的职能,是否就是文字,还没有一个定论。
甲骨文
如今,考古人员在舞阳贾湖遗址上的发现,又给汉字起源之谜增加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在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14件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上,考古人员发现了16例契刻符号。这些符号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组合结构,承载着契刻者一定的意图,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一类是戳记类,做戳印之用,表示所有权或有标记的作用;在第三类符号中能见到横或竖的一道或两道直刻痕,明显是人有意所为,具有计数的性质。但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应该具备固定的形、音、义,同时还要上下成文。专家们对贾湖甲骨刻符的形、义都进行了考证,但现在要去准确判断这些8000年前的符号的读音却根本不可能,而且这些符号大多是单独刻画,也就不可能有上下文。这使得贾湖符号的文字性质未能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甲骨文
在这之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学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文字是商代中晚期的殷墟甲骨文,距今不过3300年左右,而贾湖契刻符号的年代却距今8000年以上。如果这些契刻符号能够被认定为是文字,那么不但汉字的远祖一下子提前到了8000多年前,而且全世界最早文字的历史也可能被改写!
至今,对贾湖契刻符号的破译工作仍在紧张地进行,我们期待着专家们能早日给出一个定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