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趣味生活常识网首页
  2. 投稿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齐家文化遗址分布于黄河上游的甘肃临夏地区。它同众多古代文化遗址 一起,共同孕育了辉煌的黄河文明。齐家文化中的玉器,以其特有的浑雄拙 朴、磅礴大气、多姿多彩,向人们传递着四千多年前史前人类的历史信息。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1924[1] 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

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随着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

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齐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居室铺一层白灰面,既坚固美观,又防潮湿。

齐家文化玉器中的工具类如斧、锛、凿等,便主要选用本地玉,一部分工具还直接选用接近石质或玉内含有较重石质的材料。但齐家文化玉器已有相当数量是由新疆和田玉制成。一般说来,礼器类的琮、璧、环、璜、钺、刀、璋等,都选择玉质滋润、色泽纯美的本地玉或和田玉。和田玉的发现与运用当早于齐家文化,但大量用来制作礼器和部分工具,当始于齐家文化。

玉琮,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这是良渚极盛时期的玉琮,良渚文明存在于距今4200至5300年以前。良渚文明消亡之日,正是西北出现齐家文化的开始。在良渚古国崩溃之后,一部分良渚人溯长江向西逃亡,第一站就是江西鄱阳湖地区,他们在这里坚持了一百年以上,继续与北方王朝进行着最后的抗争。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琮。江西省德安县邹桥乡湖塘水库区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现藏于德安县博物馆。注意,这是标准的良渚玉琮,出土于江西,而且同样出土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而在那个时代,这一地区生活着三苗人。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琮,江西省丰城市茶塘乡古县城遗址采集,现藏于丰城市博物馆。这是一只良渚晚期的玉琮,它在江西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三苗人的来历。跟据现有资料,江西发现的良渚玉琮仅此两只,它们可能仍然是良渚制造的旧物,在鄱阳湖地区,三苗人没有找到新的玉矿。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琮,四川成都市金沙遗址出土。这也是一只标准的良渚晚期玉琮,但是,它比金沙遗址还要早一千多年。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琮,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这种带弦纹的琮,与齐家文化玉琮有一定渊源了。在前面的地图上,四川盆地被标上了“蜀山氏”的字样。而蜀山氏离三危不远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齐家文化 玉琮。高16.7、宽7.2、射径7.2厘米。青绿色,表面局部有白色沁斑。体呈长方型,两端作环形口,中心有一两端对穿的圆孔,外周四面呈长方形。器表饰五道一组的弦纹三组。器体打磨精致。“静宁七宝之一”。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齐家文化是1924年首先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发现的,据碳14测定,它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050~l915年前后,但东边的要比西边早。齐家文化可分为甘肃东部、中部、青海东部及甘肃西部几个亚区,其属性已步入铜石并用及早期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一般都选在便于人们生活的绿洲中部的一些河流的河旁台地上,其主要河流为在河陇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湟水、洮河、大夏河流域和河西走廊的疏勒河流域,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公里。现今为止齐家文化对已有较多的正式调查和田野考古发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甘肃永靖县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甘肃永靖县大何庄齐家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甘肃永靖县张家嘴与姬家川遗址、甘肃积石山县新庄坪齐家文化遗址、青海乐都县柳湾墓地、青海大通县上孙家齐家遗址、宁夏固原海家湾齐家文化墓地等。齐家文化的年代据考古学家碳十四测定,上限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下限可能已进入商代。即距今4300——3500年左右——百度百科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琮 齐家文化。高14.7,宽8.2,射径8.2厘米。青色,有褐斑。体作委角长方体,中心有一上下对穿的圆孔,器两端呈圆口形,器外转角有十三节凹槽。器体打磨精致。 “静宁七宝之一”。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齐家文化 玉琮。高16.7、宽7.2、射径7.2厘米。 湖绿色,表面有褐斑和白斑。体两端作环形口,中心有一两端对穿的圆孔,体作长方体。器体打磨精致,光素无纹。 “静宁七宝之一”。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齐家文化 玉琮。高12.8、宽8.3、射径8.3厘米。青玉质,局部有乳白色浸斑。体作规整的长方体,两端作环形口,中心有一两端对穿的圆孔。器体打磨精致,光素无纹。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静宁七宝之一”。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璧。齐家文化 直径27.3、孔径7、厚0.78厘米。青色,局部有深褐色斑和白色浸斑。体扁平,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外缘不甚规整,通体磨光,素面无纹。 “静宁七宝之一”。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璧 齐家用文化 直径32.1、孔径4.5-5、厚0.78厘米。青白玉质,有深浅不一的褐色斑纹。体扁平,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外缘不甚规整,通体磨光,素面无纹。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静宁七宝之一”。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27.8,孔径5.9,厚0.7厘米。青玉质,有深褐色斑纹。体扁平,中心有一单面穿圆孔。通体麻光,素面无纹。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 ,“静宁七宝之一”。静宁县博物馆藏。

据说,静宁“七宝”原应为“八宝”,一共为四琮四璧,但有一璧居然流失了,所以变为“七宝”。七宝之说据称是杨伯达先生所取的名,之所以称为七宝,是因为它们件件都是齐家文化玉器的极品,极为难得也极为罕见。这些珍宝均出土于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的一个土坑之内,土坑上有石板覆盖,所以专家们说,这是一个祭祀坑,而不是墓葬。祭祀坑看来是祭祀天地用的,因此这些玉器精作精美,它们反映了祭祀的规格,非常之高。 回顾一下,本博在前面曾介绍过魏国的玉器,其中用来祭天的大玉璜,也是极品,看来古人郊祭的礼仪是非同一般的,它们往往超过了帝王陵墓陪葬玉器的规格。还有一个谜可以作一下联想,红山的“C”形龙,也不见于部落领袖或者高级巫师的坟墓,而见之于田野,其中三星它拉的一枚,据说也是用一块石板盖着的,在一土坑之内。极有可能那也是祭天之物,不在坟墓区,而在于某一古代聚落北郊之田野。本博曾想过,《周易》关于“潜龙勿用”以及“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之类的爻辞,是否会与这些埋在郊外的玉龙有关?所以说,一些事情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方可以逐步还原历史的真相。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齐家文化 玉环。直径8厘米。绿色蛇纹石,夹杂有黑色斑点。扁平圆形,残存一半。内外边缘周正,取圆较好,孔较大,表面边沿打磨圆润光滑。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锛 齐家文化。长11、宽3.8、厚1.1厘米。青玉,有黄色及黑色斑点。扁平长条状,平顶略窄,一侧平直,一侧为不规则自然边,有皮料。刃部略宽,单面斜刃,表面边沿打磨圆润光滑。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斧 齐家文化 长25.8、宽5.3、厚1.3厘米。灰绿色,玉质较差。扁平长条状,顶部平齐,两侧平直,双面直刃,刃部略收拢,略呈弧形。顶部上段有捆扎使用痕迹。通体经打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斧 齐家文化 长11、宽3.8、厚1.1厘米。青玉,有黄色、白色浸蚀。体扁平,呈长方形,顶部微呈弧形,两边平直,双面弧刃,较宽。顶端有一圆形钻孔,单面钻透,孔壁留有明显螺旋钻痕。斧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璧 齐家文化。直径8.5厘米。青白玉,边缘有黄褐色沁斑。玉璧近正圆形,不甚规整,璧面平,未施花纹。断面不等高,边缘打磨较粗糙,中孔单面钻成,孔呈一面大,一面小,钻透处留有裂纹毛剌,未做修饰。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皇娘娘台遗址,一共进行了四次发掘,据说出土了大量的玉器。仅其中一座墓就出土了玉璧83件,但是这些玉器的图片资料很少公之于众,大约就锁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库房里了。这些玉器在土里埋藏了四千年,如今方与埋着的并无区别,见不了人,不知这是为什么?在墓葬中一次埋这么多的玉璧,最早始见于良诸,后来在战国时代以及西汉南越王墓中,都有重现。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9.1厘米。青白玉,泛黄。近正圆形,不甚规整,表面抛光欠佳。璧面留有一直线切割痕迹,未做修整,断面一边高,一边低,中孔较大。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院藏。

齐家坪,原为祁家坪,齐家文化就是以此地命名的。据说在1926年安特生发现齐家文化遗址时,写的是译音,后来中国学者又根据翻译,写作齐家坪,将错就错,直到如今。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琮。高6.7厘米,宽7.2厘米,口径6.7厘米,重466克。青玉质,色豆青褐黄,半体灰白,局部有灰白瑕斑,体粗矮,内圆外方,两端出射,四面微弧,四直棱磨圆。制作规整,抛光精细,光洁润泽,为齐家文化玉器精品。1974年出土于甘肃省庄浪县白堡乡野狐湾村。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浮雕直线纹玉钺 齐家文化。长29.5厘米,宽11厘米,厚0.9厘米,重400克。青玉质,色豆青,有糖色斑块、褐色、青灰色条纹及灰白瑕纹。体呈长方形,薄而规整,下端单面抛刃,上端两侧弧切,端下成肩,端沿齐平,两肩正中单面钻一圆孔。钺身中部一面浮雕两条横带,其上各减地雕出四条直线纹,纹饰略凸出侧沿,形同出齿。此钺体大胎薄,制作规整,抛光精细,纹饰简练,光洁润泽,是研究齐家文化玉器的珍品。1974年出土于甘肃省庄浪县白堡乡野狐湾村。

天知道这是不是钺,倒象是圭。带着弦纹,看来是高级礼器。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筒式玉镯。高4.5厘米,口径6.5厘米,重128克。褐青白玉质,褐色斑纹较重,局部为灰白瑕斑。体呈圆筒状,外壁微束腰,内壁端直,两端切割规整,管壁薄厚匀称,抛光打磨精细,光滑细腻润泽,充分显示出高超的钻孔和抛光技艺。1985年出土于甘肃省庄浪县盘安乡王宫家村。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玉璧。直径22厘米,最大好径6.5厘米,肉宽8.5厘米,重1109克。青玉质,色淡青褐黄,瑕斑纹理纵横,质浊且糖色较重,体呈小好宽肉,孔为单面钻,孔壁斜直;肉较厚,两面抛光规整,外沿齐棱,有一处磨斜面。此璧较大,肉厚体重,切割、钻孔、抛光技术精湛,是齐家文化的典型器物 。1974年出土于良邑乡良邑村。

齐家文化玉器种类大全(齐家文化玉器的历史文化渊源解读)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

有孔玉斧 1992年8月出土于良邑乡苏苗塬一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长12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重164克。白玉质,色白微黄,隐显青斑,刃部一角有褐色沁。体呈长方形,两侧微弧,下端略宽,刃部双面稍磨,背端平直,近背正中双面钻孔,一面孔侧有磨钻凹坑。玉质精良,光洁温润,做工精细,保存完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