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趣味生活常识网首页
  2. 投稿

大王来何操句式分析(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大王来何操句式分析(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考核范围

一、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例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⑤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二、好口诀分享

通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清楚誊写,翻译完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