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四日那天,有关中国青年的海量资讯弥漫网络。在诸多振奋人心的混剪视频中,有一个转身回眸,最为触动我。
一瞬是意气风发、为国谋出路的热忱少年,一刹是手戴镣铐、从容赴死的革命英雄,光影交叠间,却始终带着坚毅目光与无悔笑容。
陈延年就义前的片段,是《觉醒年代》在我脑海中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
如果这一年中,你也曾像我一样,因为一部剧热血沸腾过,或眼眶湿润过,甚至带着复习考点般的认真,对照着历史年表去印证观看,你就会理解,“觉醒年代”一词排在2021十大网络热词之首,是情理之中。
“觉醒年代”一词的频频“出圈”、持续发酵,始于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但绝不止步于影视作品本身。坐拥超高讨论度的背后,是众多年轻人对于其美学表达与人物刻画的认可,也反映着年轻人备受先烈精神的感召,满怀爱国爱党之心。
那些最先在黑夜之中惊醒,试图启发民智、驱动国人之觉醒的有识之士,平均年龄不过20来岁,像你我今日一般。
虽隔着荧幕,他们启迪思想,救亡图存之时付诸的风华与豪情,扎扎实实地戳中我们的内心。
剧中,陈延年被问到未来想做什么,如何追求理想事业时,他这样作答——
“愿意为了革命献出生命”。
陈乔年也曾响亮地喊出——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
立足当下,这一句句答复与宣言听起来令人格外崇敬。因为在如今这样和平盛世,已经很少有人需要为自己“想要改变世界”的英雄梦想献出生命。
而在风雨飘摇、积弱积贫的旧时中国,正是这些年轻人,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不畏牺牲,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当代年轻人对《觉醒年代》能够强烈共情,在于他们正渐渐意识到,也努力践行着,如何在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方舱医院、社区一线、疫苗研发实验室,处处活跃着年轻的身影;
超过96万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者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96%,大学生占到了85%;
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
俯仰今古,换了人间。百年后,无数以报国之行践行报国之志的当代青年,接续选择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结合在一起,以青春脚步,筑中华复兴之路。
社交平台广为流传着一句话:
有人问《觉醒年代》是否还有续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便是续集。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如何写好这一续集?日本早稻田大学中,李大钊字字铿锵,言犹在耳。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