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商家都会搞打折促销活动,许多人因为商家的打折促销活动而加入了购物大军。打折促销能让消费者得到一些实惠,可并不是每一个商家都会正儿八经地打折让利,个别商家虚假打折,以打折的幌子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家精心设计的打折圈套不知道你中过没有。
一、原价的圈套
原价很重要,没有原价就无所谓打折,打折是在原价的基础上打折,比如,原价100元,打8折,就是100元乘以0.8,得到80元,这就是打折后应付的价款。但是这个“原价”是有说法的,商家常用原价来设套,坑害消费者。我们购买打折商品所看到的原价可能不是真正的原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发改价监[2015]1382号)>明确: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经营者开展连续促销活动,首次促销活动中的促销让利难以准确核算到单个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的,应当以首次促销活动中单个商品的结算价格作为计算下次价格促销活动时的原价。
可见,原价有其特定的含义,不是想当然的,我们在平时的购物中心所碰到的原价有可能是假的。常见原价陷阱有下面几种形式:
一是经营者虚构的原价。商家所说的原价根本就不存在,就是为了打折需要,故意编造出的一个价格,这个编造的价格往往对商家是有利的,经常表现为提高价格,即虚构的“原价”比较高,在较高的价格上打折,消费者事实上没有得到多少让利。
二是把当前正在销售的价格作为原价。比如,一双鞋子原来卖300元,后来提高到340元,但提高价格后一双鞋子也没卖出去,就想搞打折促销活动,把原价确定为340元,这就不对了,因为340元的价格从未成交过,不能作为原价,原价只能是300元。
三是把吊牌价和厂家建议价作为原价。吊牌价和厂家建议价都不是实际销售的价格,不符合原价的定义,不能作为打折的原价。因为吊牌价和厂家建议价通常都比实际销售的价格高且一直附着在商品上,所以商家喜欢拿吊牌价和厂家建议价当作打折的原价。
四是把成交过的较高的价格作为原价。比如一个品牌的鞋子先后以500元、480元、450元的价格销售过,现在要打折了就把500元作为原价,这也不符合原价的定义。按照原价的定义来推,打折的原价应是450元。
二、部分商品没有原价,不适用“打折”
从原价的定义来看,适用于原价的商品都不具有唯一性,比如,衣服、鞋子、手机、电视等,同款型号的量有许多,这才能用于打折销售。个别具有唯一性的东西,其本身没有原价,不能适用于打折的方法。
比如商品房,现在商品房销售都是一房一价,一套商品房卖掉就没有了,不存在打折,没卖掉也就没有成交价格,同样也不存在打折。如果说开发商用了打折的方法来销售商品房,那肯定是错误的。
再比如珠宝,珠宝的加工过程十分特殊,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珠宝,珠宝是具有唯一性的商品,在销售中也不能用打折的方法。一个珠宝标价10000元,一直没人买,经营者想下调到8000元卖,不能标10000元打八折,只能重新标价标8000元。
三、常见的不规范的打折促销用语
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打折促销用语,比如:“全场5-9折”、“最低7折”、“全场6折起”。这些用语给人打折的感觉,但具体打了几折又没明确告诉你,消费者在一大堆商品里面挑半天挑出一个商品,还要问营业员打几折后才好确定买不买。具体打几折营业员要根据自己的心情来报了,想高点就高点,想低点就低点,看着好卖就高点,不好卖就低点,只要在打折的范围内消费者也无可奈何。
打折的牌子也具有标价签的部分功能,明码标价要求,做到“货签对位”,即标价签和相应的商品要一一对应,不能错乱,“全场5-7折”、“最低7折起”这类的打折促销,经营者总是把许多不同折扣的商品混在一起,往往做不到“货签对位”。
“全场5-7折”、“最低7折”、“全场6折起”这类的打折促销用语是不是不能用呢?也不是不能用,就是需要经营者对商品做进一步的细分,将不同折扣的商品分开摆放,标上相应的折扣,即打5折的东西单独放一边,标上5折,打6折的东西单独放一边,标上6折,以此类推,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得清楚。
在商场超市,经常能看到“超低价”、“大特价”、“全城最低价”的促销用语,这些用语也不够规范,因为“超低”、“大特”都需要比较,没有比较何来“超低价”和“大特价”一说?“全城最低价”也是要有比较有依据的,没有依据就涉嫌虚假宣传。
四、这些价格属于变形的原价
我们在商场超市经常会看到有一些标价签或促销牌上有两个价格,其中一个价格上被划了一道线或打了一个叉,另外一个价格要比这个价格低一点。这些标价签或促销牌传递给消费者的意思就是“原价多少,现价多少”。被划了线或打了叉的价格被称为“划线价格”,虽然没提“原价”的字眼,但在实质上其作用就是“原价”。
原价上的不真实可能涉嫌价格欺诈,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认为经营者打折的“原价”不真实的可以通过拨打12315电话等形式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