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趣味生活常识网首页
  2. 投稿

醉翁亭记基础训练答案(醉翁亭记语文书练习参考答案(教参))

《醉翁亭记》语文书练习参考答案(教参)

一、参考答案:

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参考答案:

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写景一写人一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参考答案:

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 这些“乐”有:1.山水之乐:2.宴饮之乐;3.禽之乐:4.滁人之乐;5.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四、参考答案:第1、2、3、4句表示判断,语气为肯定;第5、6句表示陈述,语气较 为和缓 。五、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中的成语: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化)

百废具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写作 俱”,也说“百废俱举”,意思没有变化)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多说“浩浩荡荡”,除描写水势外,也用以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容事物多样 壮观)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化)

《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在现代汉语中,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面。(在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 别的方面) 水落而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了。(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真相大白,简写为“水落石出” )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代汉语中,用以形容许多人饮酒的热闹场面,意思没有变化。)

=====================================

★九上第12课《醉翁亭记》重点问题解答(先背后默)

(1)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 “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答:以“环滁皆山也”总起,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既准确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2)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式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答案见语文书课后练习二

(3)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案见语文书课后练习三

(3)本文21个“也”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作用。

答:多个“也”字读来韵味悠长,自然合拍,将一系列美景连缀成一个整体,使全文的感情基调显得平和、愉悦。

(4) “朝而往,暮而归”可不可以说成“朝往暮归”呢?这样是不是更加简练呢?

答:相较之下,“朝往暮归”节奏过于紧迫,好像游人要完成什么工作一样,早晨匆匆去,晚上急急归,原文表现游人的从容之趣、悠闲之乐荡然无存了。

全文用25个“而”字,精彩之至。这些“而”字,有时会把诗行一样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使文句整散结合,让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文的美感。

(5)本文句式骈散结合。用对偶句描摹,用散句陈述,是本文行文的一大特点。请大家找出第三段文中的偶句,分析其不同种类及其表达效果。

答:如第3段,“负者歌于途”,对“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对“后者应”,描画滁人之游,生动传神;“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整体上是个复句对偶,局部上则“临溪而渔”句对“酿泉为酒”,“溪深而鱼肥”对“泉香而酒洌”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至于“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遥相呼应,错落成对,造成了珠联璧合、回环咏叹之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