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趣味生活常识网首页
  2. 投稿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东汉末年是一个乱世,在乱世当中不乏各式各样的起义军,以及裂土分茅的军阀,分别代表“土崩”和“瓦解”两种状态。很多情况下,“土崩”与“瓦解”之间也存在很大程度的联系。广义上的三国时期是从“黄巾起义”爆发的时间,也就是东汉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开始算起。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在三国时期的初期,发生了三次比较大规模的战役,多集中在北方地区,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地方各军阀的形成和发展。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黄巾起义”:同年即被镇压,但仍然有余党存活

“黄巾起义”应该可以说是汉末三国时期最有名气,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次起义活动。起义军首领张角以宗教为工具,筹备了十几年的时间,将徒众发展到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八州之地。张角发展信徒的手段是治病,给人治病的时候让病人叩头思过,然后喝符水。如果病情减轻治愈就是符水有效;没有作用就说病人不虔诚。这其实是古代中医中的祝由术,不过也多多少少带一些主观因素的存在。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在中平元年张角正式起兵,打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旗号完全是以推翻汉朝为政治纲领,不存在和解受招安的可能。黄巾军大小三十六方,大方的规模达到一万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左右,分别在冀州、荆州、豫州、兖州等地,对东汉朝廷的威胁非常大。原先大方马元义已经争取到中常侍封谞、徐奉的支持,但是被另一个黄巾徒众唐周告发,导致黄巾军失去内应,还仓促起兵。这对张角的计划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黄巾起义”声势浩大,结果在同年就被皇甫嵩、朱儁等人镇压。不过“黄巾起义”的影响力不只局限于此。首先是“黄巾起义”衍生的黄巾余党。根据史料的记载,在东汉末年有几支比较强大的黄巾余党:并州、司隶的“白波军”;太行山脉的“黑山军”;青州、徐州黄巾;豫州汝南葛陂黄巾;益州黄巾等等。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这些黄巾余党虽然战斗力不足,但是规模庞大难以根除。这些黄巾余党对汉末历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比如曹操能够成为兖州牧就是因为青州黄巾杀死兖州刺史刘岱;曹操得以控制汉室的前提也是“白波军”护送汉天子车驾到洛阳,摆脱董卓余党的控制。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除了黄巾军以及黄巾余党的直接影响以外,“黄巾起义”还有很多间接的影响。首先黄巾军以及黄巾余党对地方的破坏极大程度上动摇了东汉的统治,迫使东汉解除对所谓“党人”的禁锢,以及促进权力下放到地方的过程;另外“黄巾起义”的同年年末还爆发了凉州的叛乱,不难推断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东汉集中兵力对付黄巾军,给凉州起义军反叛的机会。

凉州起义军:直到建安中后期在彻底平复

相较于“黄巾起义”,凉州的起义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叛乱,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叛军首领才算彻底被消灭。凉州起义军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领也有更迭变换的过程。首先是在中平元年,凉州起义军的首领有北宫伯玉、李文侯、宋建等人,组成的部分是北地先零羌、陇西群盗、湟中义从胡。这些人构成了凉州起义军最初的力量。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凉州起义军进攻金城郡,劫持边章和韩遂。凉州起义军向关中扩张,在美阳这个地方与东汉官军爆发战争,结果被董卓等人击溃;东汉官军试图进入凉州镇压起义军,反而被起义军击败。尽管如此,“美阳之战”的失败还是让北宫伯玉等人名望扫地。随后韩遂杀死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等人,击败凉州刺史耿鄙,吸收东汉官军中的马腾,韩遂、马腾共同推举王国为首,形成凉州起义军第二批次首领的。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凉州起义军再度入侵关中,结果被皇甫嵩击溃。韩遂、马腾废掉王国,二者又关系恶化互相进攻。董卓进入洛阳控制朝政,关东各地方长官纷纷起兵。为了维护西方的安定,董卓给予马腾等人进入关中的权力。这个时候凉州起义军大致分为三股力量,关中的马腾、金城的韩遂以及枹罕的宋建。此后董卓被刺杀,汉献帝东归,曹操控制汉室并将其设置在许县,东汉对凉州以及关中地区的控制极其薄弱。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这个情况持续到建安十六年终于被打破,曹操在关中一举击溃以韩遂、马超(马腾此时入朝为官)为首的“关中十将”,实际控制了关中地区;马超和韩遂都撤退到陇右,马超在陇右混不下去投靠汉中张鲁,可以说失去凉州起义军的性质;宋建被夏侯渊消灭;韩遂被夏侯渊击败退回到金城,最后死于内讧。总而言之凉州起义的影响范围不如“黄巾起义”大,但是时间比后者更长,造成东汉陇右地区长期的混乱,也间接导致了本文中第三次起义。

幽州张举、张纯起义:间接导致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

为了镇压西北凉州起义军,东汉朝廷开完会后决定从幽州乌桓人中吸收兵力,令公孙瓒率领一批乌桓骑兵赶赴前线。结果东汉朝廷又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拖欠乌桓骑兵的粮饷,导致三千乌桓骑兵叛逃回幽州,幽州乌桓对东汉产生不满的情绪;而东汉前中山相张纯本来想自己率领乌桓骑兵到凉州打仗,但是被东汉朝廷拒绝,也对东汉朝廷产生不满。张纯利用乌桓与东汉的矛盾,与前泰山太守张举联合乌桓反叛东汉,这一年是在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面对规模庞大、成分复杂的幽州起义军,公孙瓒虽然也打赢了一些胜仗,但是实在是力不从心。青州、冀州、幽州、徐州都是幽州起义军劫掠、破坏的地区。尤其是幽州最为严重。公孙瓒根本无法遏制幽州起义军的破坏行动。在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东汉朝廷下派一批地方长官,就包括幽州牧刘虞。刘虞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到任。他利用分化怀柔的策略,承诺赦免乌桓人,只悬赏张举和张纯。刘虞在幽州素有名望,加上对乌桓的怀柔的举措,最终成功分化张举、张纯起义军的力量。张举逃出塞外下落不明,张纯则死于内讧。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幽州起义军的持续时间从中平四年到中平六年,波及范围达到四个州,规模超过十万人,规模不能算小,但也不算特别大。不过幽州起义军对东汉末年北方的历史走向造成了比较深远的影响。由于对叛军的手段上的分歧(公孙瓒主张彻底消灭乌桓叛军,而刘虞倾向怀柔),刘虞和公孙瓒产生比较深的矛盾。

黄巾起义的领导者和爆发时间(黄巾起义对历史走向产生的影响)

这种矛盾并没有消弭,而是随着一些其他的事件(太过复杂,这里不赘述)逐渐扩大,最后到彻底分裂的地步。刘虞本想消灭公孙瓒,但是被公孙瓒反杀;而袁绍则联合乌桓以及刘虞旧部消灭公孙瓒,一度成为河北地区的霸主。这种发展趋势虽然不能完全归于张举、张纯起义军,但是刘虞到幽州,以及刘虞与公孙瓒的最初的矛盾,还是与张举、张纯起义有密切的关系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