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TV-5体育频道对5月13日举行的2018亳州国际马拉松比赛进行了相关报道。正当所有人为能够登上央视体育频道而骄傲时,主播却把亳州读成了毫(hao)州,高兴劲儿好像瞬间蔫儿了,朋友圈内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愤愤不平”。
这已经不是央视第一次念错安徽地名了,三年前,央视《新闻联播》的一则报道曾将“六(lù)安”读作“六(liù)安”,主持人搬出字典称没错↓↓
颇有意思的是,央视新闻官方微博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讨论,便发了一条微博向网友们征询意见,到底应该是读“lù”还是“liù”。
@央视新闻微博较为详细的给出了两个读音各自的论据:安徽六安市,当地百姓读六(lù)安,但现行《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地名辞典》中,“六”均已无“lù”的标音。有网友称汉武帝取“六(lù)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赐名六安,“lù”的读音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不同读法的地名,你还知道哪些?
最近网上评出一份安徽易读错地名
咱蚌埠(bèng bù)竟也上榜~
亳州(bó zhōu)
不读(háo zhōu)
因亳字似毫(háo)字,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
亳州古称焦邑、谯城,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部与河南省商丘市相接、西部接壤河南省周口市,南部接壤安徽省阜阳市、淮南市、东部接壤淮北市、蚌埠市 。
六安(lù an)
不读(liù an)
汉武帝取‘六(lù)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赐名六(lù)安。而‘lù’的读音更是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但是常被误读为liù。
六安别称“皋城”。位于安徽省西部,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历史悠久。因舜封皋陶于六(Lù),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
蚌埠(bèng bù)
不读(bàng fù或bàng bù)
“蚌”字因“河蚌”读音导致蚌埠常被误读为bàng fù、bàng bù,在皖北也常被误读为bèng pù。
蚌埠地处皖北、淮河中游、京沪和淮南铁路交汇点,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交通枢纽之称。
蚌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7300年前的淮河流域人类文明双墩文化遗存的发现,丰富了我们民族的历史;4200年前,大禹治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2200年前,垓下悲歌,在历史的时空中回响着余音;被誉为“东方芭蕾”,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花鼓灯艺术代代传承……
蚌埠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千里淮河穿城而过,总面积5950.72平方公里,总人口379.52万,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
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京沪高铁蓄势待发、蚌埠新港百舸争流,交通十分便利。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基础完备的工业、方兴未艾的农业、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经济框架。
当前,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濉溪(suī xī)
不读(tān xī)
因濉字写法类似沙滩的“滩”,故常被误读为tān xī。
濉溪,为安徽省淮北市唯一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临宿州市,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西北与河南省永城市接壤,东北依淮北市。总面积1987平方千米。
涡阳(guō yáng)
不读(wō yáng)
因“涡”字于词汇“漩涡”中读音为“wō”,导致涡阳常被误读为“wō yáng”,但实际上涡阳得名于流淌于境内的涡(guō)河。
涡阳,安徽省亳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临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县,南临利辛县,西靠亳州市谯城区,东临蒙城县。涡阳地处皖、豫、鲁三省交界。
歙县(shè xiàn)
不读(xī xiàn)
歙字的结构中“翕”字占比较重,因此“歙”字常被误读为“xī”。
歙县,古名歙州,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
黟县(yī xiàn)
不读(hēi/duō xiàn)
由“黑”“多”两字为偏旁的“黟”字常被误读为“hēi或duō”的音。
黟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古徽州六县之一,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距离黄山风景区30余公里、黄山机场61公里,皖赣铁路、黄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建置于公元前221年。
砀山(dàng shān)
不读(yáng/tāng shān)
砀字形似“杨”“汤”,故有些人易将其误读为“yáng/tāng”。
砀山,古称下邑,别名梨都,宿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东连本省萧县,由南到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毗邻;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相连,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接壤。
枞阳(zōng yáng)
不读(cōng yáng)
枞字在树木“枞树”里读音为cōng,故常被一些人误读为“cōng yáng”。
枞阳,别称蒲州,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接壤;东与铜陵市区交界,南与池州市区隔江相望。
谯城(qiáo chéng)
不读(jiāo chéng)
谯字是言字旁加一“焦”字,所以易被误认为读音同“jiāo”。
谯城区是安徽省亳州市的市辖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西、北、东三面分别与河南省的鹿邑、商丘、夏邑、永城交界,东南与涡阳、南与太和接壤。是亳州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埇桥(yǒng qiáo)
不读(yōng qiáo)
“埇”字由“土甬”构成,“甬”音为“yong”,故常被读作“yōng”。
埇桥区,安徽省宿州市辖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1999年由原县级宿州市更名而来,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2009年底全区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万公顷。
南谯(nán qiáo)
不读(nán jiāo)
和亳州市谯城区一样,滁州市南谯区的“谯”字面临一样的情况。谯字是言字旁加一“焦”字,所以易被误认为读音同“jiāo”。
南谯区,安徽省滁州市辖区,滁州市政府驻地,位于安徽省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滁州市境东南部,长江三角洲西部。南谯古为棠邑,后置顿丘县,奠定政区雏形。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域,南谯区处在沿海向内地的过渡区域,是开发皖江和东向发展的前沿地带。
田家庵(tián jiā ān)
不读(tián jiā yān)
“庵”字与“淹”(yān)、“腌”(yān)两字仅偏旁不同,故常被读为yān。
田家庵区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南市东部,东接大通区,南连谢家集区,西和八公山区毗连,北靠潘集区。总面积为251余平方公里,是淮南市的中心城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