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趣味生活常识网首页
  2. 投稿

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一文了解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3个形象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代记叙散文单元的第一篇,就节选了来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的《烛之武退秦师》。“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常常为后人提及、谈论、赞赏;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勇退秦师的经典形象更是为后来的读者们所津津乐道。

《左传》不仅仅是一部史书,它还兼具了优美的文学性。

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一文了解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3个形象特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左传》版本

清人编撰的《古文观止》是一本收录古代优秀散文的选本。其中收录的先秦时代的古文,最多的就来自《左传》。我们知道《古文观止》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就出自《左传》第一篇的《隐公元年》。

《左传》的这个特征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对于这篇历史性散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仅可以了解一段有趣的历史,还能在形象生动的描写背后揣摩人物性格,体会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不同阅读感受。

本来就不该发生的战争。

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它的意思是说:春秋时代的战争没有合乎“义”的,也不过是一个国比另一个国好一点罢了。用这句话来为晋侯、秦伯发起的这场对郑国的战争定性,是再合适不过了。这场战争发动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晋楚两个大国在卫国的城濮为争夺中原的霸权进行了一场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倒霉的郑国曾经站错了队(反正总得得罪一方 ),背弃与晋国的盟约协助过楚国(郑国在大国的夹缝中谁也得罪不起)。郑国也并不完全无辜,第一,它的确有两面三刀的毛病;第二,就是文中的这个“郑伯”(郑文公)曾经在晋文公流亡时期冷遇过人家。所以这次围郑,晋文公是打算和郑国算总账的。

至于秦穆公协助晋国,那是因为有“秦晋之好”的前提。当然,更主要的是穆公想从战争中为秦国牟利。从晋国的角度上来说,拉上秦国,还是慑于郑国的保护国楚国的威力。楚国虽在城濮之战中失败,但未伤元气,晋国需要一个有力的盟友制衡楚国。

“战”虽无“义战”,人却有“人情”。今天我就想来说一下发生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历史事件过程中,那些令今天的读者们倍感欣慰的——人性中光明一面的美。

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一文了解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3个形象特点)

秦晋围郑(图片来源于网络)

《烛之武退秦师》故事背后的几束人性之光。(以下排序,按人物在文中的出场顺序)

1.烛之武

显然,烛之武是这篇文章中最光彩夺目的形象。这是他的独角戏,大人物们全都为他做配。第一束人性之光正是来自于这个智勇双全的老人。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史书中说的“五论救弱国”的“五论”,看看烛之武是靠了什么理由劝退了秦穆公:

(1)越晋难治: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亡郑利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舍郑利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晋人无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5)晋人无厌: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五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打动秦穆公是必然的。然而我想说的人性之光并不在此。我们来看原文中的这个细节描写: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年轻的时候没有被重用,也许他并不是没有抱怨。然而,他并未沉浸于这种“不遇”的私恨中,当听了郑文公的劝解之后,欣然前往。简单的两个字“许之”,然后就“夜缒而出”奔赴“战场”了。这体现的是一个老人国难之下的大度、慨然和勇敢无畏。这种无私的爱国主义情怀才是我想说的来自烛之武这个人物的“人性之光”。一个垂垂老者尚能如此,又何况我学生辈青春少年?

2.佚之狐

描写佚之狐,只有一句话: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像一颗流星一样一闪而过,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一句话背后隐含的复杂内涵。首先,他有识人的能力,断定烛之武有这个能力可堪大用;其次他有胆量向国君推荐一个没被国君看重过的人才(如果烛之武不成功,他恐怕也是要负连带责任)。为了国家的前途,他不顾自身的安危,勇于直言,这一点是佚之狐这个人物身上的光明之处。这是第二道人性之光。

3.郑伯

此处的郑伯就是郑文公。郑文公所处的时代诸侯国中强国林立,几个强有力的霸主几乎都云集在这个时段。郑国夹在晋楚两国之间,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郑文公在历史上的功过,只单单说说他在这篇文章中的光辉之处。

上接佚之狐的推荐:公从之……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公从之”也许出于无奈,但是在臣下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却体现了一个君主宽阔的胸怀,这份磊落大气不失为人性的另一种光辉。

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一文了解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3个形象特点)

烛之武见秦穆公(图片来源于网络)

4.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和烛之武、佚之狐甚至郑武公不同,秦穆公是历史舞台上一个光芒四射的明星。他不仅有开疆拓土“霸西戎”的丰功伟业,还有招贤纳士任用贤才的烁人口碑,和他有关的历史事迹那是太多太多了……

在本文中,他是这样表现的: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对于烛之武的劝说,他做了三个反应:第一,高高兴兴得和郑国结盟。第二,留下三个将军帮助守卫郑国。第三,撤兵回国。

作为政治家,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作为一个人,他懂得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而后一点,正是今天我们要说得人性的第四道光。

5.晋文公

第五道人性之光来自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在历史上算得上自带流量的话题红人,经历坎坷不算,连形象上都是“重瞳胼肋”的异相。春秋五霸中,他是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霸。晋文公坐上君主之位的前二十年里,身处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体味尽了政治上的人情冷暖。后世对他称霸的评价喜忧参半、褒贬不齐。

我们翻过晋文公能拍50集电视剧的传奇经历,直面他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惊艳表现: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是没有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假如没有秦穆公的力量,我重耳也不会有今天。这说明:晋文公在顾念秦穆公曾经对他的帮助。一言以蔽之——懂得感恩!他想要“仁”、想要“智”、想要符合武德的“武”。所以,他也撤了。是不是也很光明嘹亮?

这五个人散发出各自不同的美好的人性之光。最后,这场战争终于没有打起来,郑国的军民和秦晋的军队终于免受了一次灾难。至于此后的事,就此后再论吧……

人性多元,灵魂复杂。我们对于历史浪潮中涌现的那些充满情谊的人性美的浪花,总免不了要流连赞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