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昆虫逐渐成为宠物界的新宠,一些学校的自然课堂里也有教小朋友们饲养昆虫,让他们了解自然,也是很好的一个途径,大多饲养的昆虫应该都是独角仙,蚕之类的易养的昆虫,饲养肉食类昆虫的相对较少,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分享分享草丛杀手的饲养经历。
不是这个游戏中的草丛杀手,因为它们有时候会变成喜之螂,我们自然界中的螳螂更胜一筹,它们是天生的掠食者,具有高超的捕猎技巧,它们伺机而动,出手迅速,往往猎物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已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饲养螳螂,也能从中观察到自然界神奇的一面。
下面进入正经模式
三角脸、镰刀脚、凶狠的食性,这恐怕是大家对螳螂的基本印象,宽腹螳螂,螳螂目,螳螂科昆虫,身体呈绿色绿色或黄绿色,成虫出现在春、秋两季,生活在低海拔、平地的树林。
螳螂经常在树上及草丛里等待猎物上门,利用自己身型颜色,隐藏身型静止不动,然后再慢慢靠近猎物,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把捉住猎物,然后慢慢享受猎物甜美的滋味。
杀手真的狠吗?
螳螂的卵囊称为螵蛸【piāo xiāo】,是传统中药中的一种药材。雌螳螂把卵产在螵蛸内,里面通常有200~300个卵,也可想而知,一直雌螳螂生这么一窝的孩子要多少的能量。
雌螳螂的个头一般要比雄螳螂大得多,人们发现螳螂在交配的过程中,或交配完成后雄螳螂会被吃掉,因此螳螂也落下了一个“无情猎手”的称号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雄螳螂都会被吃,这是动物为了繁衍生息的本能,根据科学家们的实验已得出相应的结论,只有雌螳螂在饥饿的状态下才会“馋”上雄螳螂的身子,然后雌螳螂会从头部开始慢慢的将雄螳螂吞食,而雄螳螂在繁衍生命这个神圣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没用脑子思考问题的,脑袋被吃后,雄螳螂的下半身还会继续完成它的使命,如果身子没被吃掉,它还能独自存活好几天。
饲养日记
在野外的树枝上常可发现螵蛸。初次饲养这个小东西是在四月初的时候开始的,最初在公园附近的山坡的一棵刺柏树上发现这个螳螂的卵囊,便把它带回,等候它的孵化。
螳螂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它的生长阶段经历(卵—若虫—成虫)
上为一龄若虫孵化时从卵囊出来的情形,刚孵化的小螳螂非常活泼,活动力很强。由于一龄若虫很小,只能吃比较小的昆虫,所以蚜虫、蚂蚁、果蝇是很好的选择。
初闻饲养螳螂,不少大朋友有恐惧感,但也有一些小朋友对此抱有期望,也想要养,纷纷索取刚孵化的若虫回去,但是这些若虫的存活率很低,二、三十只孵化的小螳螂,分送给它们,但因朋友经验不足,相继夭折,所以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虽然每天都要扫网,帮它准备食物,但是心中还是充满着快乐的。
经过十几天,螳螂蜕皮成二龄,刚蜕完皮的螳螂,身体呈透明的翠绿色,晶莹剔透,非常可爱。
- 注意事项:除了单独饲养的一只螳螂顺利成长,另有几只在一个饲养箱中养了小螳螂若虫,在自相残杀中仅存一只,所以奉劝要饲养螳螂的朋友,一个饲养箱内只能养一只,千万不要把两只以上的螳螂关在同一个空间里。
一周后到了三龄阶段,三龄后小螳螂对食物的需求量增加,扫网取得的小昆虫才能喂饱它。它们非常喜欢在叶背上休息,偶尔身体左右晃动,像随风摇摆一般。
它的生长非常迅速,8~9天左右一次变化,从卵孵化之后,若虫到成虫这段期,若虫期有8个不同阶段,在虫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它的体形逐渐增大,对食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隐匿在叶丛之间,这个阶段很小的蚜虫们已经满足不了它的胃口了,可以吃蝇、蜂和小蝗虫了。
若虫蜕皮到六龄阶段,已经可吃下中型的金花虫,蝗虫了。猎手的本能尽显,这个时候的它们捕捉猎物已经非常的迅速、准确,倒挂的螳螂正在享受它的美餐,吃得津津有味,而垂下来的是一只蝗虫的腿。
脑袋转过来看你的时候,三角形的头非常明显,就好像科幻片里的外星生物一般。
七龄到八龄的时间很长,近乎二十多天,原先的若虫还没有翅膀,到八龄阶段若虫的体型已近乎成虫,背部也开始长出了翅芽。
我们可以看到,螳螂在静止的时候前足合并的样子好像在祈祷一般,所以外国又称这些杀手为祈祷虫,但这种祈祷更似乎是餐前的一种仪式,相信这草丛杀手并不会为了吃掉被捕猎的昆虫和悲悯。
到了8月份,最后一次的蜕变,宽腹螳螂羽化成虫,可以看得出它的腹部特别宽大,大部分个体上翅中央两侧有白色小点。从捡到宽腹螳螂的卵囊到成虫羽化,历经了三个月,每天要按时准备活的小昆虫来喂食,从小只的蚂蚁、蚜虫,中型的叶蜂、蝇,到大型的蝗虫、蟋蟀,那段时间公园里的小昆虫,大概远远的看到捕虫网,就先逃之夭夭了。
肉食性的昆虫比起一般植食性昆虫,饲养起来乐趣多一些,但也更能体会到弱肉强食的世界是多么残忍,好几次看到螳螂举起它镰刀般的前足,快速捕捉它身前的猎物,再满足的一口一口啃完,是那么快、狠、准,一方面佩服这草丛杀手高超的捕猎技术,一方面偶尔也会同情那些成为螳螂腹中餐的虫豸,想想自己好像也成了杀“虫”凶手的共犯,羽化之后,将它放归了自然,让它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吧。
最后,说句题外话,《庄子·人间世》有云“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这是成语“螳臂当车”(又作“螳臂挡车”)的出处,是以形容不自量力的贬义词汇。但笔者看来,螳螂身型虽小,但强敌在前退缩又有何用?不畏强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者之姿,才能够迸发出强大的力量。那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是值得称道与学习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