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汉族”的由来,须从“汉”说起。按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诠释,泉水刚出山时,水流较小,称为“漾”,多股泉水汇成盛大水流后便叫“汉”。看来“汉”字的原始意义是对大河的通称,并非专指哪一条河流。
后来,文人们把神话中的天河叫作“汉”也称为“云汉”“银汉”“天汉”成语“气冲霄汉”用的便是这一意义。今日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朝鲜的汉江也是用的也是这个意义)。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历史上习称宁强县一带汉中(即今日的汉中地区),汉字中河流名发展成了地名。秦朝末年,刘邦入关灭秦后项羽封在汉中一带称“汉王”;刘邦得天下后,便用其发迹之地的地名作为王朝名,称“汉朝”,“汉”字又由地名发展成了朝代名。汉王朝统治中原中百余年,疆域广大,影响深远,声名播于海内外,周边民族习称中原人为“汉人”。因为汉王朝十分强大,辖下兵民又以勇武著称,匈奴人常称赞汉人为“好汉”,后来的“男子汉”、“庄稼汉”等词语皆为这一意义。
继西汉、东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个以“汉”命名的封建政权。三国时期刘备建立政权称“蜀汉”或“季汉”。五代时沙陀族刘知远建立的政权也称“汉”,为便于区别,史称“后汉”,与“后汉”并存的还有刘隐和刘崇建立的两个名叫“汉”的政权,史学家分别称为“南汉”和“北汉”。这些名叫“汉”的政权的接连出现,使“汉”字在人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这些政权统治下的民众渐渐被视为一个共同体,并且与“汉”字紧紧地联系起来,这是最终形成汉族这一固定概念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按照斯大林的说法,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生活以及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在中国,是先形成了处于周边地区的一些的小“共同体”、最后才相应地形成了处于中间地带的大的“共同体”这就是汉民族。
而正式有汉民族之称始于金朝。金王朝是第一个曾真正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便于区分,他们把宁政权统治下的人民统称为“汉”人。元代继承了这一称呼,但概念上有些混乱。他们把治下民众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汉人”抱括了生活在北方的汉人和契丹、女真高丽等族人,“南人”指南宋遗民,实际上也是“汉人”。满族是又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他们仍称明政府统治下的民众为汉人。因为元代的蒙古族和清代的满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所以汉人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便被称作“汉语”、“汉字”,专门研究汉字音韵训古和古文考据的学问被称为“汉学”。
数千年来,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