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18日晚间,筹备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终于出炉。根据这份纲要,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纵观全球,最著名的湾区经济体有三个: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以及日本东京湾区。这三大湾区都走过了漫长的发展路途,成就全球瞩目。与它们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是最年轻的湾区。
虽然年轻,但由于自身发展实力不俗,粤港澳大湾区自提出起便被给予厚望,它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一大亮点,也被视为三大湾区外,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
正因为此,各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的比较从未间断。但无论对比优势或差距,最终问题的落点还在于,通过世界三大湾区的内在生长逻辑,为正在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借鉴。
纽约湾区
美国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承载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它由纽约州等31个州市组成,不仅囊括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等机构,还有近6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和58所世界高校汇集于此。
纽约湾区的发展集结了天时地利人和。在大西洋西岸,有一个世界天然的深水港——纽约港,依托这个港口,纽约湾区能顺利地发展海洋贸易,同时在后期转型过程中,为纽约及辐射区域输送物产、人才和财富。
二战后,凭借扎实的基础建设和庞大的资金支持,纽约湾区开始由制造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大量就业人口涌入纽约。而纽约极具包容性的文化,也让这个地方顺畅地融入了世界各地的精英。
纽约湾区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各城市间的默契配合和政府的规划协调。从纽约湾区的规划过程来看,其发展也是政府筹备多时的一盘大棋。
成立于1921年的纽约区域规划协会,自上世纪20年代起便研究区域发展的长期计划,协调纽约湾区发展。后来在1929年、1968年、1996年和2013年,协会发表了对纽约湾区的规划研究报告。这四次规划的科学协调组织,也被视为纽约湾区近百年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2017年,纽约湾区的GDP规模达1.5万亿美元,湾区内人口近2000万,经济增速为3.5%。由于GDP规模位居湾区第一,因此纽约湾区也被视为世界“湾区之首”。
旧金山湾区
除了纽约湾区,美国还有另一著名湾区——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湾区由9县101个建制市构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硅谷是它的标签。随着硅谷发展,旧金山湾区也一步步被推上世界“科技湾区”的宝座。
事实上,旧金山湾区最早的标签并不是以科技闻名的硅谷,而是黄金。
早在19世纪中期,黄金曾是旧金山湾区炙手可热的资源。19世纪中期,由加州蔓延开来的“淘金热”让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蜂拥至此,同时也推动了湾区的早期发展。
但黄金并未让旧金山湾区的光芒闪耀太久,最终让湾区闪光还是新技术革命。20世纪中后期,硅谷崛起,科技创新成为这一阶段湾区发展的最大助推力。
对比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发展有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点在于两大湾区都汇聚了丰富的高校、企业、资本以及人才资源。目前,旧金山湾区拥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谷歌、苹果、Facebook等多家互联网巨头均落座于此。此外,斯坦福大学等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研究机构也都聚集在此处,为湾区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不同之处在于,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定位以及硅谷的发展,政府都较少干预,主要依靠湾区内建立的区域治理机制,比如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大都市交通委员会等。
2017年,旧金山湾区的GDP规模达到8000亿,经济增速为2.7%。在四个湾区中,无论是GDP规模还是经济增速,旧金山湾区均处于末位。
东京湾区
东京湾区由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和琦玉县等“一都三县”组成,面积占日本国土的3.5%。
交通方面,东京湾区拥有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等六大港口,这些港口与国际机场、新干线以及数条高速公路交织在一起,构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有力支撑了湾区内人流及物流进出。
同时,东京湾区还聚集了佳能、三菱重工、索尼、东芝、富士通等大型企业及研究所,这些机构为湾区发展提供了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也是东京湾区能够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
东京湾区的发展始于二战之后,经过百年发展,如今该湾区已形成包括钢铁、有色冶金、石化、机械、电子、汽车等产业在内的工业产业带,以及集金融、研发、文化和娱乐等为一体的金融消费中心。2017年,东京湾区的GDP规模达1.3万亿美元,经济增速为3.6%,位居世界湾区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有观点认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背景下,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难点在于城市协同和产城融合,而在此方面,东京湾区的规划逻辑值得借鉴。
粤港澳湾区
随着新规划的出炉,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愈发清晰。
根据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将瞄准5大战略定位,即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以2017年数据为依据,粤港澳大湾区的GDP规模达1.34万亿美元,与东京湾区相当;经济增速为7.9%,居世界四大湾区之首。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背景和综合实力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具体来说,在“一国两制”制度引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相结合,两种制度“双轮”驱动共同发力;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集结两岸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具有旺盛的增长和创新活力,以及作为大国战略甫一推出所引发的聚光灯效应。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规模优势也十分突出,无论人口规模,还是贸易、物流、经济总量规模,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
然而,在看到实力的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发展质量和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湾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此前,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梁锦松曾在IFF圆桌论坛上指出,未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三个重要因素:人才、金融与创新,在这三个方面要花大力气发展。
纵观世界三大著名湾区的发展历程,强劲的经济势能、开放的发展环境、优质的人才资源、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因素。也正如世界三大湾区不是一天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