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随着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那面飘扬在克里姆林宫近70年的镰刀和锤子国旗缓缓落下,取而代之的是红蓝白三色的俄罗斯国旗。不可一世的苏联倒下了,那个东方的巨人倒下。
苏联解体的消息一经传出,外界也是一片震惊,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冷战时期唯一能和美国对抗的超级大国居然会就这样解体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看看苏联解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的内容是本人关于苏联解体的一些个人看法,是希望大家了解这段历史,同时有不足的地方也希望大家予以纠正)
一:体制的僵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上台。他认为俄国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于是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路。于是1928-1937年间,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仅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就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然而,工业化的发展,却影响了苏联农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终止了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把农民的土地以及其他主要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从而使农民丧失了积极性,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等到赫鲁晓夫掌权以后,继续进行农业改革。改革初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苏联的粮食产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问题却也不容小觑。首先他鼓励大规模开垦荒田,虽然增加了苏联田地面积,却也造成了很多地区生态平衡失调,加之开垦的田地的后续问题没有处理好,导致了很多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其次赫鲁晓夫不顾及苏联的实际地理、气候等因素,贸然在全国推行玉米运动,结果导致很多地方玉米几乎颗粒无收。这也导致在五年以后苏联的粮食产量不增反减,不得不从国外来进口粮食,赫鲁晓夫的改革宣告失败。
图为赫鲁晓夫手持玉米为百姓推广
而在赫鲁晓夫以后,后续的领导人虽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苏联的粮食依然需要大量的进口,再加之时值美苏冷战,苏联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五分之一都用在了军事竞赛上。国内的粮食尚且不够吃,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钱在军事上,空有一身“肌肉”却连饭都吃不饱。
一位旅居中国的英国人曾用自己的摄像机记录下记录下来这些影像
这个小男孩哭着向我们求助
她说:商店的橱窗几乎空空如也,没有面包,没有糖果,没有肉。有的却是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排队买面包的队伍,有的人排了一天的对,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可买的。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当百姓连吃都吃不饱的时候,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会支持你呢。如果当年朱元璋能吃饱饭,恐怕世上只会有一个老实巴交的朱重八,而不会是大明开国皇帝了。
第二:思想上的不坚定
苏联经济上改革的失败,让老一辈的国家领导人感觉无能为力,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年轻的戈尔巴乔夫身上,希望通过他来挽救已经病入膏肓的苏联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他上台以后,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但并没有什么成效。于是他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发表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化”与“政治多元化”。然而这一系列操作对苏联而言可以说是又一致命的打击,试想一下,一个国家间连自己的指导思想都没有了,那他们又怎么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往哪儿走呢?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像你写作,根本不列大纲,想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毫无目的性而言,那你能写的好吗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混乱,也给西方国家以可乘之机,他们乘机为宣传资本主义,攻击共产主义,致使局势进一步的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终于,1991年,苏联解体,联盟分解成15个国家。
苏联的解体,看似突然,实则必然。当然,我国也从苏联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思想为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国富民强,国民生活也在不断上升,相信我们可以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